李航 张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内生要素分析
巴前算后网
2025-04-05 20:49:04
塔身上部镶嵌着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记者见面会上,还发布了2023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名单详见二、三版)。河工新闻网讯(记者高会坡)4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记者见面会,10名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走进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与大家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注重事迹尤其是技能水平、创新创效和所获技术奖励。他们每个人都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具有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卓越。弘扬工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厚植工匠文化。涵盖工种67个,其中一线产业工人90名,传统手工艺者10名。2022年9月,省总工会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文旅厅、省国资委、河北广播电视台等八部门共同开展了2023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寻访宣传活动。
注重企业、工种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文旅厅、省国资委、河北广播电视台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见面会。马上该疏果了,往年这个时候,曲老就该来梨园了,今年等不到了。
曲老去了石家庄赵县、保定高阳、山东莱阳等地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论证,最终确定在威县先建设10万亩梨果产业带,主栽秋月梨、新梨7号、雪青梨、红香酥梨4个品种,这些高端品种也是专家认定的梨果新品种,不愁卖。在威梨产业带动下,14个乡镇226个村8万余名低收入群众年人均增收约2万元。作为助手、作为学生,吕燕亮跟了曲老8年。又逢一年梨花开,可今年它们再也等不到那个白发苍苍、走路带风的老人了。
曲宪忠(右三)在田间地头教种梨知识。他走了,西沙河的10万亩梨园记得他,但他再也看不到今年的梨花了。
说起曲老,赵立军全是感激:曲老经常鼓励我,要让全世界都吃上咱威县的梨。2020年7月的一天,曲老来看赵立军这个回乡卖梨的小丫头,那天两个人聊了2个小时。威县高公庄乡东鱼台村,安洪刚正在梨园忙碌着。但我们知道他身体的真实状况,在梨园忙一天,在回办公室的车上他就睡着了。
这些年,曲老师太累了,该歇歇了。赵立军说,一个偶然机会朋友给了我一个梨,我觉得特别好吃,一问产地是我老家威县。在很多人印象里,曲老师非常硬朗,走路都带风。曲老去世后,有一首诗在网上流传,他十年一功,日夜果林中,似只为富民而生,如今梨花成海,梨果香甜,他却迷失远空。
没有曲老,就没有现在的我。安洪刚口中的曲老就是曲宪忠,他曾任省林业厅副厅长、巡视员,河北农大园艺学院名誉院长,省老科协副会长,邢台威县经济林产业建设高级顾问、梨产业首席专家但在威县梨农眼里,他只有一个身份梨财神。
在建一个标准梨园时,由于监管不严,工作人员将树苗的尺寸挖小了,曲老到了现场,硬是让他们把180余亩栽好的树苗全部拔掉,重新按规程栽种。吕燕亮2015年大学毕业,现在是威县农业园区梨产业办公室的一名技术员。
尹晶晶说,每次看到老师之前讲课的视频、听到他的声音,都会掉眼泪。这几年,每到梨收获的时节,曲老总会告诉我哪个梨园的品相好,帮我们省了不少跑园区的时间。村民们以为曲老在开玩笑,没想到曲老让它成为了现实。河北甄递鲜总经理赵立军说。以前种棉花一亩地也就挣1000来块钱,现在不一样了,从栽上梨树,我就在挣钱。唉,以后再也听不到了。
今年是赵立军返乡创业的第4年,没有曲老引进的秋月梨,可能我不会选择从北京回到家乡威县。曲宪忠(中)在田间地头教种梨知识。
2023年1月9日,老党员、曾任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的果树专家曲宪忠不幸去世。威县高公庄乡党委书记刘光明说:曲老来过我们这很多次,但从来没吃过一顿饭,他说他是来给老乡们解决麻烦的,不是来添麻烦的。
曲老对我们这些学生也不会客气,工作中出了错,他照样严肃批评。当初在一个讲座上宋德兴见到了曲老,一开始,我以为曲老是一个只会动嘴皮子的人,后来发现他不但课讲得清楚,还会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
资料图临终前还惦记让我们好好吃饭没有曲老师在身边唠叨,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只是这个春天,西沙河畔的河北邢台威县人再也等不到曲老来梨园了。一同去的于春亮说:当走到老师跟前时,他支支吾吾说着什么,听不清,但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是牵挂。在威县梨农们看来,遇上曲老是他们的幸运。
资料图我们会继续实现曲老的梦想人们的挽留还是没能留住曲老。曲宪忠(左)在教村民科学种梨树。
威梨名声越来越响亮,成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50余项,还出现在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餐桌上,并出口到了泰国、越南等国家。1月9日凌晨2点,他们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曲老,此时的他身上插着管子,意识有点模糊,已不能说话的他费力地抬起手,示意儿子到跟前,写下了吃饭两个字,他的儿子对吕燕亮说:爸爸的意思是让我安排你们吃好饭。
资料图有了曲老的专业指导,威县优质、标准化梨园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200多个,威县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梨产业新兴县、全国秋月梨和新梨7号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资料图曲老,俺们啥时候能吃上梨啊人间四月,河北威县也到了最美的时候,西沙河畔10万亩梨花竞相开放,似云似雪,蓝天的蓝、梨花的白,定格在游客一张张照片里。
早上五点半、中午带着饭、晚上连轴转就是曲老师的生活常态。河北威县10万亩梨园航拍图。威县这片土地上种过传统的鸭梨、雪花梨,但卖不上价,后来几乎就没有人种了。资料图平时曲老非常平易近人,但一涉及工作,他又会严苛得像变了一个人,甚至都让人怵他。
经过考察,赵立军决定回家把这么好吃的梨卖到更多地方。曲老师都病得那么严重了,还惦记我们有没有吃饭,我们没说完,吕燕亮已泪流满面。
从2013年1月担任威县经济林产业建设高级顾问、梨产业首席专家,到今年已整整10年。曲老的助手吕燕亮说。
资料图10年里,曲老的身体几次出现不适,中风、脑梗有人曾问曲老:70多岁的人了,不缺吃、不愁穿,这么拼命图个啥?曲老说:我就图痛快,我就热爱这个。赵立军现在都记得第一次见到曲老的情形。